回合游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回复: 1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病因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1-28 16: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全球约有3%人口会出现这种障碍,但当中只有极少数人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等精神病。分裂人格障碍在城市人口的总患病率通常较农村人口更高,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减低。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即心理治疗和生物医学治疗。尽管现在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下面就请专家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上人格分裂症的诱因。


1. 遗传因素
人格或个性心理特性的某些方面是受遗传影响的。Shields(1962)的单卵双生儿研究指出,出生后即分开养育的双生儿人格测验记分与在一起生长的相似。可为佐证。另外精神分裂症谱系研究结果表明,此症寄养子直系亲属中分裂型人格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寄养子直系亲属(10.5%对1.5%),偏执型人格障碍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8%对0.7%)。
2.精神生物学因素
分裂型人格疾患和精神分裂症有强烈的基因关联性。领养及家族的研究持续的发现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疾病群的家人当中,可能会出现分裂型人格疾患。
同样的来看,分裂型人格疾患的亲戚当中也可能出现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硏究发现分裂型人格疾患的一般人口疾病盛行率大约是精神分裂症的三倍。分裂型人格疾患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基因体质比较轻微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个案身上发现的生物学及身体的异常,也可以在分裂型人格疾患的个案身上看到类似的情形:
听觉诱发电位
主要是测量神经对于声音的反应。测试中主要是观察电位的极性(也就是正向或者是负向,P或者是N)以及受到刺激后隔了多久才产生反应(latency after the stimulus)(采用毫秒的时间来算)。在这些个案当中,正波的波峰大约在300毫秒(所以叫做P300)的这种倾向有减低,显示认知处理过程产生缺陷。这些个案在视觉及听觉的注意力上也呈现出缺陷。个案身上脑脊髓液当中的HVA上升可能和个案的正向症状有关。
认知/知觉结构障碍
该障碍在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障碍、精神症状和社会隔绝。认知控制的轻微障碍往往以古怪、特殊言语,社会脱离等形式出现。认知/知觉结构是反映一个人对进入的刺激领悟和注意,并根据自己过去经验予以信息加工,适当选择反应的能力。分裂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即属于此维谱带的两极。注意/信息过程的测验显示二者有类似的障碍(Kendler等,1981)。眼球运动功能障碍不仅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Holzman等,1984),亦出现于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Siever等,1984),且多与分裂型人格的缺陷症状相关。分裂型人格,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亲属均可发现视或听注意的损害,如倒行掩盖试验、持续操作试验、感觉闸门试验等,结果均与缺陷症状一致。在精神分裂症和分裂型人格的血和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HVA均增加。


冲动性/攻击损害
冲动控制不良以延缓或抑制动作的能力减低为特征,反映在精神疾病:如间歇性爆发障碍、病理性赌博或偷窃狂;如为持久和严重的易于冲动素质,则表现为破坏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如边缘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Claridge(1985)发现社会病态患者皮质抑制功能和警觉能力减低,脑电图有较多慢波,镇静阈降低。心理生理研究发现,冲动型和社会病态患者对运动反应的抑制能力减低,交感神经反应减弱,皮肤电反应快速的习惯化形成(Hare,1978)。动物实验研究表明,5-羟色胺能系统介导行为抑制,5-羟色胺能系统损毁,导致制止惩戒行为能力减低。类似的发现还见于自杀未遂者(Asberg等,1987)、暴力和攻击行为(Brown等,1982)人格障碍患者。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5-羟色胺能释放剂芬氟拉明(fenfluramine)的催乳素反应减低,提示这类人的5-羟色胺能功能减低(Coccaro等,1990)。加强5-羟色胺能功能的药物,可改善或减轻犯罪的攻击动作和自杀行为(Meyendorff等,1986;Sheard等,1976)。人格障碍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能功能亢进,除其代谢物水平升高外,对NE能激动剂:可乐定(氯压定)的生长激素反应也增大(Coccaro,1991)。已知NE系统介导对环境的警觉和定向作用,加强NE能活动,可以增加外向攻击性。当NE能活动增强与5-HT能活动减低伴发时,攻击易发生(Hodge等,1975)。
焦虑/抑制
在预期不愉快的后果时,出现恐惧和自主神经警戒阈值减低,往往伴有行为抑制。焦虑障碍,强迫仪式或恐惧和回避组人格障碍具有上述特征。回避组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较少。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抑制人群显示皮质和交感神经警觉水平较高,镇静阈值低和对新刺激的习惯化减低(Claridge,1985;Gray,1982;Kagon,1988)。
总之,精神生物学研究是沿着一些人格障碍与一些精神疾病相关的方法发展的。关于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间的关系目前尚在探讨,存在如下意见:①一定人格特征增加一些精神疾病的易感性并诱发之;②一些人格特征是一些精神疾病的潜隐表现或为其残留;③人格特征和临床综合征来自尚未明了的,但却是共同享有的素质背景和环境影响;④人格障碍和临床综合征的同时出现纯属于偶合,二者间并无病因连接。
3.心理社会因素
(1)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2)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3)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4)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5)家庭养育
家庭环境可影响正常人格的发展,但这些影响在不正常人格的构型上究竟起多大作用?以及不正常人格构型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了解不多。儿童时期的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儿童大脑有较大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倾向经过正常的教育可以纠正,如听之任之,发展下去可出现不正常人格。家庭环境亦至关重要,凡父母不睦,经常争吵,甚至分居或离异,会对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人格正常发展的因素,粗暴凶狠,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不利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4.自我防卫
分裂型人格的自我防卫机转常是原始的或者是自恋的,而且常常是比较极端的表现,尤其是有些个案会出现精神症状:
外射:主要请参考妄想性人格疾患的章节。
否认:抛弃外在现实的考虑,而用心里所期望的幻想来取代。
扭曲:重新将外在的现实塑造成为符合内在需求的样子,结果导致不合乎现实的信念、过激的意念以及妄想。
理想化:外在的客体被当作是全好的,而且当成他们是无所不能的。
分裂:将外在的客体突然间变成全好的,又突然间转成全坏的。
类分裂的幻想:逃避亲密、自闭性的退化,目的是想要逃避需要解决的外在冲突。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发病可能是家庭遗传或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有很多,可能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和一些心理影响造成的,也可能是一些攻击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和对症治疗。只有积极治疗才能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进一步恶化和发展这种状况。建议谨遵医嘱,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和健康饮食,调整好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5-4-22 11: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天才,坚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回合游戏网

GMT+8, 2025-5-22 13:22 , Processed in 0.0865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