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莉莉丝应该已经在SLG上有一定的心得。2018年代理发行的《万国觉醒》一度抬高了SLG出海的天花板,2020年出口转内销也大获成功。
研发商乐狗游戏曾透露,《万国觉醒》2020年总流水超过10亿美元。它为莉莉丝创造了超过一半的全球收入,步入2021年之后这个比例还在上升。可以说这款SLG是让莉莉丝保持为头部厂商的有力功臣。
如今莉莉丝不忘加固SLG赛道上的优势。继《Warpath》之后,上个月莉莉丝又在海外开启了SLG《Age of KITA》的测试。
不过相比《Warpath》在题材和玩法上做出的创新,《Age of KITA》没能带来惊喜。正如Youtube视频制作者所言,《Age of KITA》更像是未来版的《万国觉醒》。
一样是重SLG,轻RTS的COK-like
游戏新知初步体验游戏之后,感觉《Age of KITA》的制作思路和《万国觉醒》的确比较相似。不过游戏以科幻故事作为背景,和《万国觉醒》多文明融合的做法还是有所差异。
《Age of KITA》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科幻的外星世界,人类被巨大的虫洞传送到KITA星球上,打算在此安家的时候却陆续遭到KITA星球原住民Manhel的攻击。玩家在游戏里担任指挥官探索星球、抵御Manhel的进攻。
进入游戏后的第一感觉就是采用了比较明亮的美术风格来呈现科幻世界。比较令人惊喜的是游戏甚至做出了夜间的效果。晚上建筑的光影、炮台的转动和阴影变化都比较细致,看得出来对城内建筑的美术刻画有下一定功夫。
战斗操作方面没有太大的创新点。游戏在简介中以RTS游戏标榜,不过实际操作也仅仅是保留了《万国觉醒》的自由行军,RTS游戏的特色并不明显。在战斗过程中玩家依然可以控制队伍移动,但主将并不能分开行动,很难通过微操来实现策略上的乐趣,实际上依然是数值之间的对抗。
比起莉莉丝自研《Warpath》的轻SLG、重RTS,《Age of KITA》在玩法融合创新上有所停滞。
上:《Age of KITA》 | 下:《万国觉醒》
和《万国觉醒》比较不一样的是英雄/统帅方面。
《万国觉醒》的抽卡池中共计11个橙将、12个紫将、8个蓝将和4个绿将,算上付费获得的高阶统帅的话,统帅的稀有度和数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高能力、高稀有的统帅反而数量更多。
《Age of KITA》则更靠近常规的卡牌游戏。游戏共计26个橙色英雄、18个紫色英雄,却有100多个蓝色英雄和100多个绿色英雄。底层英雄数量更多是因为游戏的遣兵方式有所差异。
《万国觉醒》中一个统帅带领四个兵种,《Age of KITA》则采用了一个主将带领两个副将的形式,对英雄数量的需求自然更大,更重要的是游戏的策略性也变得更强。
上:《Age of KITA》 | 下:《万国觉醒》
首先是英雄的培育方面就出现了差异。
《万国觉醒》中统帅各有三个标签,代表了三个方向的天赋树,决定了出征时会在四种兵种之中产生权重。统帅自身也可以通过消耗抽卡得到的材料进行5个技能的学习和升级。总的来说《万国觉醒》对统帅的培育比较简单粗暴。
《Age of KITA》中英雄没有了天赋标签和天赋树,取而代之的是五个属性值,分别是指挥能力、力量、智力、魅力和生产力。
前三个属性会体现在出征队伍的编排中。主将看重的是指挥能力,影响队伍带兵数量的类型和上限;两个副将分别看重力量和智力,会对队伍的攻击力和防御力有加成。
魅力和生产力则会体现在英雄对外采集资源的效率上。
这样一款和《万国觉醒》大同小异的SLG并非莉莉丝的自研产品。游戏在开始的加载页面上显示了URSA GAMES的字样,游戏新知发现这款游戏应该是北京乌撒尔网络研发,《Age of KITA》的中文名预计为《卡塔纪元》。
企查查显示乌撒尔网络成立于2019年,也就是《万国觉醒》在海外上线之后。公司在成立不久后就获得莉莉丝的投资,并且在去年莉莉丝再次增持到目前的37%,莉莉丝应该是比较看重这笔投资的,投入近亿元。
在2018年《万国觉醒》还没有爆火的时候,《Warpath》就已经上架了首个测试版本,当然美术呈现和如今的正式版本相差甚远,不过那时候玩法就已经出现了创新的亮点。在融合RTS和SLG元素的道路上,《Warpath》无疑是莉莉丝自己的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冒险。
而《Age of KITA》则更加保守,在向外转移了研发压力的同时,产品本身也是基于《万国觉醒》做微创新,属于是在SLG品类上的一次兜底。 莉莉丝面向国内市场的游戏储备